精神健康|調查揭逾3成高小學生曾被欺凌 16.8%有自殺傾向
撰文: 梁薾心
發布時間: 2024/09/11 14:53
最後更新: 2024/09/11 19:16
香港校園欺凌問題日趨嚴重,香港幼兒教育及服務聯會今日(11日)發布高小學童校園欺凌調查結果,揭示高達逾3成學童曾被欺凌,當中22.1%想自殘,16.8%更想自殺,情況不容忽視。
幼聯在今年7月,邀請15至20間學校參與校園欺凌調查,由校方發放網上問卷,共訪問528人,包括272名10至12歲小五和小六學童、131名家長及125名教師。結果發現,34.9%受訪學童曾被欺凌,當中41.4%想復仇,22.1%想自殘,21.1%害怕上學,16.8%更有自殺傾向。
51.4%學童則曾在學校目睹欺凌,當中31.2%擔心自己成為下一個被欺凌對象。惟近7成學生不會與家長分享在校園遭受的欺凌行為;近6成不清楚學校有否提供足夠支援予受害學生,14%更直指學校保護不足。
調查又發現,70%受訪家長指子女被欺凌多過1次,15%更是每日均遭欺凌,但70.2%家長坦言缺乏證據收集和查證能力,分別53.4%和29%就指沒有足夠技巧去處理和不確定如何識別欺凌行為。另67.2%教師觀察到學生之間存在欺凌行為,惟57.6%直言沒有足夠時間處理欺凌問題;53.6%缺乏證據收集和查證能力;48.0%沒有足夠技巧處理欺凌問題;22.4%更是不確定如何識別欺凌行為。
並非每個小朋友能得心應手解決欺凌
精神科專科醫生陳蔓蕾指,欺凌情況令人震驚,但並非每個小朋友能得心應手解決欺凌,很多人更或選擇復仇,倘未有及時處理將變成更嚴重問題,例如受害者會輟學、不能正常社交,甚至走上犯罪之路,「唔係小朋友自己打交、自己解決,大個就無事。」
她續指,每個人都是自小建立價值觀,故年紀越小時遭受欺凌影響越大。受害者不但有機會患上抑鬱症、有自殺傾向、自信心低等,亦或將欺凌經歷與現實掛鈎,被創傷後壓力症、社交恐懼、強迫症等纏繞數十年,無法正常生活。
她舉例指,有個案在高小和初中時被恥笑欺凌,成年後仍害怕看到成群結隊的學生,外出時會特意避開;有被欺凌者則出門必定戴帽和耳機,搭地鐵行樓梯腳震,亦不敢上課和逛商場。而SEN學童缺乏表達能力,當遇到欺凌卻不能透過言語發洩或表達,便有機會出現過激暴力,繼而被家長責罵、令家庭破裂等,情況更嚴重。
香港欺凌率冠全球 幼聯成立反欺凌隊伍
香港幼兒教育及服務聯會創辦人及總幹事程德智則引述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PISA)2017年調查說,本港32.3%學生曾被欺凌,屬72個國家或地區中最多,較台灣高3倍、美國高1倍,但每校社工寥寥可數,難應付眾多個案。她籲政府向學校提供更多資源,助建立健全防欺凌機制、設立匿名舉報渠道等,亦要嚴懲欺凌者,如逐他們出校等。若有學生被嘲笑玩弄、經常不上學、成績突然退步、在分組和調位時被孤立等,教師亦應多作關注。
被問到教育局現時的預防及處理校園欺凌指引,未有強制所有欺凌個案須向局方通報,程德智稱指引並未足夠,認為需設更詳細指引。她並說幼聯將跟不同專業人士合作成立「Nurture our Future」隊伍,在本月中招募全港小學加入「幼聯反欺凌『童』盟」,承諾一起正視校園欺凌問題;且在11月舉行「反校園欺凌月」,目標令香港10年後的欺凌、自殺及虐待個案「清零」。
🎓全新TOPSchool全港中小學校搜尋器,入HKET App即睇!
下載HKET App,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全方位資訊:
記者:梁薾心